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资讯 > > 正文

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全诗_诗句 ldquo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rdquo 的出处

2023-06-15 02:52:05 来源:互联网 分享到:

1、出自: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:苏轼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

2、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,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3、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

4、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5、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

6、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7、译文:译文三月七日,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,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,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,只有我不这么觉得。

8、过了一会儿天晴了,就做了这首词。

9、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,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,一边悠然地行走。

10、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,有什么可怕的?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,照样过我的一生。

11、春风微凉,将我的酒意吹醒,寒意初上,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。

12、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,回去吧,对我来说,既无所谓风雨,也无所谓天晴。

13、扩展资料: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,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。

14、苏轼继柳永之后,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,最终突破了词为“艳科”的传统格局,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,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,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。

15、苏轼对词的变革,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“自成一家”的创作主张。

16、自晚唐、五代以来,词一直被视为“小道”。

17、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,推进了词体的发展,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。

18、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。

19、他认为诗词同源,本属一体,词“为诗之苗裔”,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,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。

20、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,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,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、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
21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32 华西超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  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